成都特困人员供养(原称五保户)待遇一览
特困供养的全称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其前身是农村“五保”制度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
特困供养的全称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其前身是农村“五保”制度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
特困人员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是我国现阶段最困难、最脆弱的人群,国家对其给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确保合乎条件的困难群众“应养尽养”。
1.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包括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装、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零用钱,这些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现金。
2.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包括日常生活、住院期间的必要照料等基本服务。
3.提供疾病治疗。全额资助参加城镇和乡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规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救助供养经费予以支持。
4.办理丧葬事宜。特困人员死亡后的丧葬事宜,集中供养的由供养服务机构办理,分散供养的由乡镇(街道)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亲属办理。丧葬费用从救助供养经费中支出。
●对符合相关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给予住房救助。
●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特困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特困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
特困人员有以上需求的,请咨询当地县级民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需要注意的是,特困人员不能同时领取低保。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成都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五保户】可获成都五保户(特困人员)认定条件、特困供养申请指南、补助标准、医保报销比例。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标准不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0.2倍,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标准不低于当地城乡民居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0.3倍,不能自理照料护理费用标准不低于当地城乡民居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特困供养的全称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其前身是农村“五保”制度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有包括供养救助、医疗救助等,
2020年7月起,成都中心城区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为1105元每月;区(市)县1040元每月。
成都五保户也就是特困人员可以享受成都医疗救助,救助包括门诊、住院、大病住院、支出型困难家庭医疗救助等
同时具备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成都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请指南来了,特困供养的全称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其前身是农村“五保”制度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
2024年成都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40元/月,即市辖区950元/月,其他市县900元/月。
注意啦,新都区住建局21日发布重要提示,近期网络上出现关于新都区商品房“不限购、不要社保、户口”是谣言,目前购房人需具有拟购房所在限购区域户籍,或户籍不在拟购房所在限购区域但在当地连续缴纳社保
成都低保户一个月补贴多少钱?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低保标准由550元/月提高到630元/月,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和蒲江县等低保标准由460元/月提高到56
成都市低保户如何申请?具体的申请流程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来看看详细的办理指南。
【导语】:特困供养的全称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其前身是农村“五保”制度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
特困供养的全称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其前身是农村“五保”制度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
特困人员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是我国现阶段最困难、最脆弱的人群,国家对其给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养尽养”。
1.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包括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装、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零用钱,这些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现金。
2.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包括日常生活、住院期间的必要照料等基本服务。
3.提供疾病治疗。全额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规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救助供养经费予以支持。
4.办理丧葬事宜。特困人员死亡后的丧葬事宜,集中供养的由供养服务机构办理,分散供养的由乡镇(街道)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亲属办理。丧葬费用从救助供养经费中支出。
●对符合规定的相关标准的住房困难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险房屋改造等方式给予住房救助。
●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特困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特困人员,根据真实的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
特困人员有以上需求的,请咨询当地县级民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特困人员不能同时领取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