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我国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够全国人民吃两天
11月4日下午,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冬明春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情况。近日一些地区出现抢购粮油米面的情况,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我国粮食仓库存储的总量充裕,处于历史高位。同时,我们的祖国粮油的加工能力也很强,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够全国人民吃两天。
刘莉华提到,今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将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连年丰收,库存充裕,供给绝对没问题。我国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作物连年增产,这几年基本上来说都是当年产大于需或者产需略有盈余,今年稻谷的产量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增,产量高于消费量,小麦的产量今年创了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产量高于食用消费量,加上两大口粮的库存充裕,还进口了一些调剂的品种,这样算下来,两大口粮供给绝对有保障。
同时,玉米产量增加较多,能够有效增加市场供应。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它也是高产作物,是重要的饲料粮。今年玉米的面积是增加了2000多万亩,东北主产区的光温水匹配较好,单产提高,全国玉米产量增加比较多,再加上进口和库存,能够很好的满足国内消费的需要,供给偏紧的状况会有所改善。
刘莉华表示,当前,我国粮食仓库存储的总量充裕,处于历史高位。据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消息,目前我国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超过70%,比如小麦库存能够完全满足一年半的消费需求。同时,我国粮油的加工能力也很强,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够全国人民吃两天。
总之,我国粮食现状是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去年国内新冠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超市里面的粮食品种也是供应丰富,老百姓家里都是米面无忧,可以说想啥时候买就啥时候买,想买啥就能买到啥,保供稳价的基础十分牢固。
科学研究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万艳芬带领的云南大学绿源功能材料团队为此展开了持久探索。
当地时间8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网站上宣布,其与位于地球约200亿公里的“旅行者2号”终于恢复了通信。
国家机关密集出手,反映出网络暴力治理的迫切性。网络暴力如何演变而来?为何愈演愈烈?法如何能够“责众”?
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发现新证据,表明缪子的摆动程度远超于了应有的程度,他们都以为应有一种未知的力在推动它。
当前,发芽的小麦主要被用作饲料。尽管“芽麦”的产生直接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和食用价值,但其仍可作为能量原料替代部分玉米应用于畜禽饲料,从而缓解原料供应压力,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图为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们在观看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据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研发团队有关人员介绍,数值预报方法在中长期预报等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等机构都已在实测中验证了盘古气象大模型的优越性。
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女性科研人员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前不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出台的这项政策,成为支持女性科学技术人才成长的又一有力举措。
不久前,我国首个全装配式“工业上楼”项目一期在深圳竣工投用,“像搭积木一样建厂房”“汽车搭电梯上下楼”等话题引起关注。所谓“工业上楼”,通常指多层厂房或“摩天工厂”,是面向新经济、新业态的新探索、新方式。在深圳,“工业上楼”实践始于2015年,2021年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深圳为何探索“工业上楼”,工业如何“上楼”,“工业上楼”后有怎样的发展空间?记者走进两座“摩天工厂”一探究竟。
陆地探测四号01星成功发射 对全方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水平有重要意义
8月13日1时2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探测四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世界首颗进入工程实施阶段的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将加强完善我国天基灾害监测体系,对全方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水平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投产3年来,截至6月25日,世界第七、中国第四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其中大部分送往粤港澳大湾区。
为促进抗生素替代品的开发,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鼓励支持植物源提取物饲料添加剂的研发。
走进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医工融合装备制造协同创新实验室,中药的清香扑鼻而来。而加氢站充氢的关键核心设备“绿氢隔膜压缩机”,全由沈阳理工大学巴鹏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要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各类科学技术手段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城市防涝及灾害救援,为我们撑起了一把防涝减灾的“保护伞”。
办法想了一个又一个,实验做了一遍又一遍,张玉成和小组成员费尽了脑筋,但方案效果并不如人意。
斗转星移,如今在权威机构公布的全球量子计算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上,该公司已坐拥234件专利,排在量子计算行业国内第1、国际第6。
或经年累月在野外奔波,或一身泥土在墓穴挖刨,或拿个刷子清理出土陶片……这是人们对考古工作者的印象。